小学语文单元复习课课堂结构
一、揭示目标:(教学辅助环节,时间在2分钟左右)
1、复习目标的制定:
复习目标的制定,可以有教师制定,可以有学生制定,也可有师生共同制定。目标的制定依据单元学习的内容,从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阅读感悟、写作表达、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去制定。
目标的制定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
(1)目标要全面。所谓“全面” ,不是在制定目标时涵盖单元学习的所有内容,而是指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复习要求,不能厚此薄彼,甚至只提出知识方面的复习要求,把能力与情感丢在一边。
( 2)目标要准确。即针对性要强。一是目标中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要求要准确,二是三者之间不能混淆。
(3)目标要具体。不要提一些抽象或空泛的口号,诸如“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粗一听很具体,细一想太空泛,到底培养学生的哪些习惯不得而知。其实一堂课只能按实际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的素质,太多会适得其反。 教学目标不仅是向学生提出的,也是对教师提出的。复习课上教师应紧紧围绕着目标组织教学,就像写文章不能“跑题”一样,复习课也不能“离标”,而应有的放矢。
2、揭示目标:
揭示复习目标,也就是向学生说明复习要完成的任务,是让学生明白、理解目标,能准确捕捉到本节课教师提出的复习任务,使教学过程中师生认同目标,对完成教学任务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自主学习。
在揭示了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学之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还要交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如是独立围绕思考题读书,找答案,还是边读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等等。
教师提出的复习要求要明确,方法要具体,步骤要清晰。例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描写动物单元)第二课时的复习,教师在揭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之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复习要求:(1)快速读课文,回忆每篇课文中介绍的动物有什么特点?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2)找出自己喜欢的内容反复朗读。练习背诵,要求每一篇课文中至少背诵一个自然段。(3)读一读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段落,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上面的复习要求要求就很明确,即有复习要求又有复习方法的提示,对学生的复习能起到一个较好的指导作用。
自主学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二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三教师要加深指导,督促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的方法自学,确保完成自学任务,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给后进生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
三、练习检测:
1、练习题的设计。一要紧扣目标,体现重点;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尽量少出现对课本内容简单再现式的题目。二要面向全体,难易适中。
2、及时发现问题。学生练习时,教师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练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把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
四、交流深化
交流深化是学生完成练习检测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练习题进行交流。交流的形式要多样,要保证全体学生参与。交流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指导学生做题的方法;要突出重点,并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化。
例如有的老师在复习拟人句时,给学生出示了这样的深化认识:拟人句能把句子表达的更加生动具体,但是拟人句要符合事物的基本特点。这样学生对拟人句的特点、拟人句的好处有表面的、零散的认识变成理论的、整合的认识。
五、重点拓展
要围绕单元重点拓展练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水平。如有的老师在复习四年级上册写动物一单元后,做了这样的拓展: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运用学过的方法,具体介绍它一方面的特点。学生在复习了本单元以后,对课文中小动物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等都有了一定的掌握,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加以应用。这样的练习设计紧扣本单元的重点训练内容,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来训练学生写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
小学数学复习课的阶段性演变及改进设想
小学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纵横联系紧密;但在安排上又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采取分散教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逐步提高的方式进行。因此,为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使知识的巩固和理解的加深,对分散教学的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弥补缺陷,复习就产生。如新授前的复习,练习之前的复习,新知识教学后的对比复习等,但作为一种课型单独进行,就是复习课。主要有:期初复习、小节复习、单元复习、期末复习和毕业复习等。
一、复习课的阶段性演变。
复习课的起源恐已无从考证。“温故知新”自古有之。最近几十年,小学数学课的课型演变发展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期,由于历史的原因,复习课的主要特点是:“练”,主要缺陷有:题海战术,偏难偏深,无的放矢,炒冷饭,零打碎敲等。其优势是:学生的解题能力的确较高。
如某校79年的一份期末复杂计划中,分类练习测试题有9份,综合性练习有5份之多。又如《江苏教育》80年第四期一篇有关复习的文章中指出:“计算能力无要抓基本功,更要有较多的综合性练习,要结合复习题适当补充穿插一些复习内容。”再如:83年,山东教育中提到“要多做些改变条件和问题的练习”等。在这阶段:复习课只停留在练习的层面上。
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后期。复习课的主要特点是:“乱”。虽有理性思考,也意识到复习课的特点,却无统一认识,以至于得以复习课既象新授,又似练习。主要缺陷有:心中无数,平均用力,脱离全体,缺乏提高。其优势是:基础扎实。
如92年12期《小学数学研究》中,谈到复习时强调:“要重视提示新旧知识内在联系,既重视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在安排练习时,突出了“对比练习”、“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在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中的做法是:1、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找单位“1”的方法;、掌握解答简单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和方法;、加强应用题之间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在简单运算复习中,也有回顾复习、灵活运用、巩固深化的层次。但一节课的练习题量有20题之多(不包括教材中10题)。再如:云南一位教师,在平均数的整理和复习中,采取了激趣导入、实例梳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听来颇有新授的味道。在这一阶段,复习课似有似无,缺乏正确的认识。
第三阶段:是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复习课的主要特点是:“理”。
主要缺陷有:方法死板,施教固执,只抓尖子,教师归纳为主(部分考虑学生梳理)。其优势是:知识系统化、重视练习安排,有适当发展提高。
如湖南一位教师,在安排乘数是一位数乘法整理和复习时,着重考虑了注重知识的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和对学生进行“整理和复习”学习方法的指导。江苏一位教师在平时图形的面积总复习中提出了“复习课导入、梳理、应用”三个主要环节。又如,宁波姚燕君老师的多位数加法和减法复习课采用了“学生回忆、小组分类、反馈梳理、常规训练、拓展练习”的方式。在这阶段,复习课有了新发展,特别是梳理知识有了明确认识,且形式上有了突破,特别是学生自主梳理得到了侧重。
二、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改进设想
(一)设计复习课应把握的原则:
复习课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为此,在复习课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自主原则。要改变那种以教师串讲为主的传统教法,应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内容上可由学生整理知识,归纳规律,剖析错误,形式可独立、可分组、可反馈补充。
2、系统性原则:复习课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因此,在复习时,要抓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相差知识进行整理,串线和系统归纳,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网络。
3、练习原则。数学复习课中的讲与练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知识讲得确切,才能练得正确,反之,练又能促使知识的巩固,并转化为技能、技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如果只强调了知识的整理,而忽视了必要的练习,很容易形成“纸上谈兵”的状况。当然,练习内容要“全”、“精”,时间要“足”。并要以教材内容为主。
4、补缺原则。复习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恢复遗忘、查漏补缺。且在自然编班、大众化教学的前提下,知识掌握程度必定有较大差异。为此,这就要求复习课既要查知识遗忘处,还要查出差生的欠缺点,并及时补上。
5、一般原则。复习课同样应面向全体。要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切忌沉浸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巧法、奇法、怪法之中。要知道个性并不等于共性,发展“发散思维”固然有益,但发展“定向思维”是复习课最根本的任务。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解决某一问题的一般方法,对带规律性、全局性和应用面广的方法,应正面引导,对独特见解虽要鼓励其创新精神,却不能要求全体学生都理解、掌握,不宜成为复习的主流。
6、发展的原则:提高也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作用。在知识的系统整理、基础知识扎实落实的基础上,必须要辅以拓展性的内容,既为优等生提供了再发展的余地,也为学困生指明了努力方向,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发展了思维,提高了综合运用认识的能力。
7、新颖原则。复习的基本内容教师学生学过的、熟知的,因此,在课堂上更应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复习课的组织必须具有新颖性,切忌炒冷饭,幻灯播放式。课堂结构要有别于新授课、练习课,组织形式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活泼多样,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小学教学复习课的教学环节
在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第五届观摩交流会上,对于复习课,已初步构建了“看书整理――交流――总结――梳理――综合适用”的复习课课堂教学结构,并力图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自主梳理知识,二是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贾振东语)。由此可见,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环节,在新时期里有了新的发展。宁波市中山东路小学姚燕君老师的一节多位数加法和减法单元复习(一)就很全面体现了这一点。
1、摸底。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好能洞察知识结构中的断点和薄弱环节。此环节虽非复习课中的显性环节,但却是复习课设计的基点。并应贯穿于复习课的始终。
2、梳理。这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要把分散贩各种知识,按照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和系统性进行归类整理,沟通它们之间的纵横两方面的联系,以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的结构。此环节又可分为三个过程。
①整理:这是学生自行反思回顾过程,可以是当堂回忆,也可课前自理。姚老师这节课中,采用的是当堂回忆:“学生陆练回忆本单元内容有:求未知数X,简便运算,多位数加法,多痊数减法,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的意义,减法的意义,加减法的关系等知识法。
②交流。这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弥补的过程。可采取两种形式:一为直接个人汇报,二为先小组交流,再小组代表发言。姚老师要采取第二种形式。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补充,收效良好。
③总结梳理:这是教师调控的过程。学生整理不甚完整,补充亦不全面、准确,教师可发挥“导“的功能,起点拨作用。使知识系统化,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补充、评价完成。姚老师根据反馈画出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图:
多位数加法和减法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
运用加减法运算定律
一个数加减接近整百整千的数
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
多位数加减法
简单运算
计 算
加减法的意义
加减法的关系
求未知数X
加减法的意义与关系
3、基本练习:这个环节是落实“双基”的重要环节,也是查漏补缺的关键环节,切不可少。如无此环节,复习课有“假、大、空”趋向,学生也只有模糊的映像,而无实质性的技能提高。姚老师在此安排了一组基本练习:
①计算并选择其中一题进行验算。
9358+2437= 10307―8928=
②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77+568+623 876―24―76 698―199 3268+74876
4、对比、辨析、改错:这是加深理解、同化知识的过程。这个环节要根据内容而定。如分数除法与分数乘法,圆锥体与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与长方形、正方形,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等。要求时间短,且对比明显。
5、拓展提高:这是复习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梳理和查漏补缺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在原有基础上有质飞跃。至少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再发展的余地。姚老师安排的是:直接写出得数,
563―298= 169+48+231+52= 786―146―54=
247―(128+47)= 9+99+999+999=
6、综合应用:这一环节不是知识面的拓展,而是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内化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姚老师在此,设计了一个开放题,学生解决兴趣盎然。
7、作业。这一环节同样不可少,但量要少,可分层布置。
(三)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几个注意问题:
1、学生整理知识要长期坚持,形成习惯。开始时,教师要适当指导,可辅以学生自行出卷的形式,激发兴趣,。持之以恒,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能明显增效。
2、要把握好提优与辅差的关系。切不可班内“领羊”高谈阔论,中、下差生目瞪口呆。
3、为过程设环节,不深不透,水过地皮湿。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内化过程。
4、不抓重点,平均用力。复习课内容多,易混淆。万不可面面俱到,要注意“摸底”,随时调节教学过程。
总之,复习课,应该上成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课。复习课是在把握大纳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组织的综合课,既要抓知识的重点、难点,又要讲究知识的归类、整理,使之更系统、清晰,还要在学生能力的巩固和发展上下功夫。使学生能把学过的知识串联、深化,达到融会贯通、“温故知新”、迁移应用的新境地。
②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乔丹与比尔·盖茨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