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教师业务学习内容
师生间的关系特点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教师的人际交往,则有50%以上是与学生的交往。师生间的关系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⒈学生的"向师性"和教师的"向生性"。
一般地讲,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学生都愿意与老师接近,都愿意与老师交谈,尤其是他认为重大的事情一定愿意告诉老师。他们愿意和老师交朋友,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几乎每个学生都希望得老师的重视。
同学生具有"向师性"一样,老师也具有"向生性"。所有的老师都希望孩子在自己的身边能获得知识,健康成长。可以说,每个老师的心底都是爱学生的。
⒉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
师生交往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人际交往,它是教师按预定方向
学生进行有目的影响的一种教育过程。在教师对学生发生影响时,学生也必然会反过来影响教师,师生交往就是在这样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实现的。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教师除扮演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外,还扮演着家长代理人、纪律执行者、模范公民、心理卫生专家、学生的知心朋友、团体的领导者和"替罪羊"等社会角色。由于这些角色问本身存在着矛盾,使师生问的交往变得复杂。教师若想胜任这种角色,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所以说,做个好教师是一门艺术。
影响师生关系的学生因素包括:对教学活动反应的灵敏度:接受知识的速度情况;学习成绩;理解教师暗示的水平;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况;大班教学时不乱接下茬、不取笑答错问题的同学;回答问题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过于迟钝;经常打断教师教学;对学习和教师的态度:学习认真还是马虎;按时作业、认真作业;傲视教师;对老师交代的任务认真完成;仗着家长的势当面夸大其辞、对教师不敬;外部特征:长相与外貌;清洁度;天真度;胡乱淘气、无理取闹;坐姿情况;动作缓慢、拖拖拉拉;纪律:自控行为;小气、动不动就还手、吃不得半点亏;狡辩、从不自我批评;上课时随便说话、影响老师讲课;有说谎、偷拿等行为;过分活泼或放肆;文明礼貌:嘴甜;脚勤;助人为乐;人缘好;是否在老师面前和背后一个样;关心体谅老师;热爱集体、关心他人;自私自利;
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相互认识、相互间信息交流而形成的。。古人所谓"亲师信道"谈的就是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影响师生关系的教师因素包括:教师的人格特点:性情温和、善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外向、活泼、开朗、善谈、热情;对待儿童与儿童教育的态度(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宽容心以及宽容度;对孩子的爱心;对教师职业"人梯"的态度;对教育作用的信念等;教师公正与公平:为人正直、胸怀坦荡;处理纠纷客观、公正;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自己的威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言行一致;言传身教、以理服人;教学艺术:提问的频率及方法;教态及与学生课堂的交流;言语表达的清晰与演示的规范性;课堂应急技巧、遇刺激时的自制能力;课堂组织行为等;外部特征:长相的丑俊、身高及身材;日常表情与严肃性;穿衣打扮情况;与学生交流时的体态语言等。
从师生关系的特点出发,师生关系可分为紧张型、冷漠型和亲密型三种。
形成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愿望,如何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把立足点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正确的学生观应把学生当成成长中的人,当成自己的少年朋友来以诚相待,而不是把他看作被动的、有待于喂给知识的“孩子”,或以盛气凌人的态度把自己对于需要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的标准强加给他们,教学活动中更不能将学生区分出“优生”与“差生”而区别对待,否则教育的结果只能形成畸形的师生关系,并且对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另外,学生在学校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老师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小学阶段形成的世界现、人生观对人的一生影响极大。老师们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做到育人教学齐头并进。
第二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在师生交往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教师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的较高要求,这也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种特殊的地位势必要求教师在自己的人格及其他教育素质方面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良好的影响。教师课堂上丰富的知识、生动的教学会深深地吸引学生去主动地获取知识,而教师宽阔的胸怀,积极的心态更会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所以说,教师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
第三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爱是教育工作的源泉,只有教师了解学生,热爱学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讲,表现在尊重、关怀和理解六个字上。
尊重学生,最主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关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催化剂。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
理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己。学生就自然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灵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
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缺乏亲密合作的和谐关系,教学活动得不到有效的开展,这是当前我们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
“民主、平等”的原则,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由于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强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在现代社会,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不仅仅需要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重,使师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和谐关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的融洽和谐。因此,在教育界有一句流行的名言:“把学生看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把学生看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
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条件。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等弊病的影响下,强调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学生的校园生活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学生沦落为考试的机器人,学生的个性与爱好被残酷抹杀,从而导致学生的个性走向叛逆,与家长、教师的教育唱反调;在另一方面,升学率是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无论社会、家长、学校都给予老师极大的压力,“升学率”的高低与教师的评先进、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息息相关,教师如果完成不了上级部门下达的“升学率”指标,就可能保不了“饭碗”,于是“升学率”成了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我不想学”,但在升学率的压力下,教师对学生只能“要你学”,于是出现了师生之间关系紧张的不和谐关系
|